第13章 中秋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章 中秋宴

 

中秋宴的喧嚣如同涨潮的海水,一波波涌进沈府精心装点的花厅与庭院。今年这宴席的排场,远胜往年任何一次。原因无他,一是永定侯府世子与沈大姑娘的婚事,二是沈大姑娘身体不好的流言。一时间,沈明礼这个在京城官场向来不温不火的西品鸿胪寺少卿府邸,陡然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花厅内,高悬的八角琉璃宫灯流泻着柔和明亮的光芒,映照在满桌的珍馐佳肴上,玉盘珍羞,金樽清酒。空气里弥漫着酒香、脂粉香、瓜果甜香,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各种心思暗涌的紧张气息。受邀而来的女眷们,衣香鬓影,环佩叮当。往日里,沈家的中秋宴至多能请动一些与沈明礼品阶相近或略低些的官员家眷,而今日,厅堂之上端坐的,不乏二品、三品大员的夫人,甚至还有几位公侯伯府的诰命。她们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总是掠过主位上略显局促却强撑笑容的冯氏,最终落在那空置的、属于沈家大小姐沈玉昭的位置上。

“沈夫人,”吏部左侍郎王夫人捻起一枚小巧的桂花糕,目光却带着探究的笑意,慢悠悠地开口,“贵府的大喜事,可真是羡煞旁人啊!永定侯府的门第……啧啧,令嫒真是好福气。只是……这婚约来得突然,先前竟从未听夫人提起过?莫不是……”她拖长了调子,等着冯氏的反应。

冯氏今日一身绛紫色织金牡丹纹云锦褙子,头戴赤金点翠头面,努力维持着当家主母的端庄体面。她面上堆着恰到好处的笑,心里却像有无数蚂蚁在啃噬。听着王夫人这意有所指的问话,她心头那点嫉恨的火苗“腾”地又窜高了几分。沈玉昭那小贱人,凭什么?一个死了娘、外家败落的孤女,竟能攀上永定侯府那等泼天富贵!她的瑶儿,她的亲生女儿,才该是这满堂瞩目的焦点!

“王夫人说笑了,”冯氏拿起帕子,轻轻按了按并无汗意的额角,笑容里带上几分恰到好处的无奈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愁绪,“这婚事……说来也是我们老太爷早年与永定侯老大人有过那么一点渊源,不过是长辈们酒后兴起的一句戏言罢了。原以为时过境迁,侯府贵人事忙,早就不记得了。谁曾想,陆小侯爷竟是个重诺守信的君子,亲自登门重提旧约。我们老爷……自然是受宠若惊,不敢推辞的。”她将责任轻轻推到沈明礼和所谓的“旧约”上,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哦?竟是这样?”旁边一位身着宝蓝团花绸缎褙子的夫人,乃是户部一位郎中的太太,闻言立刻接口,语气带着夸张的惊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幸灾乐祸,“那可真是天赐的姻缘!只是……沈夫人,”她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关切,“我方才在园子里听几个丫头碎嘴,说府上大小姐前段病得厉害?可是真的?这眼看着就要大喜的日子,身子骨可得仔细调养啊!侯府那样的门楣,最是看重子嗣传承,若是……”

她恰到好处地住了口,只留下意味深长的尾音和一双充满“善意”担忧的眼睛看着冯氏。这话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周围几位竖起耳朵听的夫人心中荡开涟漪。

冯氏心中冷笑,面上却立刻换上了一副忧心忡忡、欲言又止的神情。她重重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帕子,那叹息声仿佛有千斤重:“唉……不瞒各位夫人,这正是我这做母亲的心头大石啊!”她环视一圈,见众人的注意力果然都被吸引过来,才用带着哽咽的声调继续道,“昭儿那孩子……自小身子骨就弱小时候就三天两头病,前些日子得了一场风寒,来势汹汹,烧得人事不知,昏睡了一天一夜,可把我这心都揪碎了!请了城里最好的大夫,甚至陆世子都请了御医来看,灌下去多少苦药汁子,这才勉强捡回条命来,可这元气……伤得厉害啊!如今看着是好了,可那脸色……”她摇摇头,又是一声长叹,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忧虑和心疼,“最愁人的是……之前大夫隐晦提过,这身子太虚,怕是……怕是于子嗣上会格外艰难。这将来……唉,我这做母亲的,真是愁得睡不着觉啊。”

沈玉瑶则在一旁天真说:“母亲别太忧心了,姐姐还年轻,好好养着,兴许……兴许以后会好的?”

“哎呀!竟病得如此凶险?”另一位穿着姜黄色褙子、面相略显刻薄的夫人惊叫出声,她是都察院一位御史的夫人,素来以嘴快刻薄闻名,“这可不是小事!沈夫人,不是我说你,这女儿家的身子,可是顶顶要紧的!尤其是要嫁入侯府,那等勋贵之家,规矩大,应酬多,开枝散叶更是头等大事!”

“是啊是啊,”立刻有人附和,“这身子骨弱,最是愁人。平日里看着不打紧,可一旦到了生养的时候……唉,那可是鬼门关!若是……若是真有个什么,岂不是……”后面的话虽未明说,但“短命”、“克夫”的暗示,己是不言而喻。

“谁说不是呢!”冯氏眼圈恰到好处地红了,拿起帕子沾了沾眼角根本不存在的泪水,声音带着哽咽的颤抖,“我这做继母的,虽不是她亲娘,可也是打心眼里疼她!恨不得把心窝子都掏出来给她补身子!人参、燕窝、何首乌……但凡听说有用的,流水似的往她房里送!可……可这孩子底子太虚,虚不受补啊!吃了反倒添了燥热,更不安稳。我这心里……看着她那样子,真比刀割还疼!只盼着菩萨保佑,让她平平安安,莫要……莫要……”她再次哽咽,仿佛悲痛得说不下去。

这番唱作俱佳,将一个“慈爱继母”为“体弱多病、福薄命短”的继女操碎了心、愁白了头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那些充满暗示的话,经由冯氏的口,再通过周围这些夫人小姐们的耳朵和嘴,如同病毒般在宴席上悄然扩散、发酵。

沈玉瑶乖巧地依偎在冯氏身边,适时地露出担忧和难过的表情,偶尔小声而天真地插上一句:“母亲别太忧心了,姐姐还年轻,好好养着,兴许……兴许以后会好的?”更是坐实了沈玉昭病弱不堪的“事实”。


    (http://www.94xsds.com/book/798376-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