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正好,陆沉舟并未休息,而是带沈玉昭去了澄心院的书房。
书房极大,三面墙皆是顶天立地的紫檀木书架,密密麻麻摆满了书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和书卷气。临窗是一张巨大的黄花梨木书案,上面笔墨纸砚俱全,摆放得一丝不苟。另一侧靠墙摆着一张软榻和一张棋桌,显得既庄重又透着几分闲适。
“以后想看什么书,自己来取。”陆沉舟指着书架,“这边多是史籍兵法,这边是经学子集,那边有些杂书游记。”他走到书案后坐下,拿起一本摊开的兵书,“我下午习惯在这里看会儿书或处理些公务。你若是累了,可以在软榻上歇歇,或者看看游记。”
他语气自然,仿佛两人早己习惯了这样的相处模式。
沈玉昭环顾着这间充满他气息的书房,心中有种奇异的感觉。这似乎是他最私密的空间之一,他却如此轻易地向她敞开。
“我……可以看看吗?”她指着一排游记类的书籍。
“随意。”陆沉舟头也没抬,目光专注在手中的书卷上。
沈玉昭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南疆风物志》,走到窗边的软榻坐下,安静地翻阅起来。阳光透过明亮的窗纸洒在她身上,勾勒出恬静的侧影。书房里只剩下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彼此清浅的呼吸声,气氛安宁而和谐。
时间悄然流逝。陆沉舟偶尔从书中抬首,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落在软榻上那道纤细的身影上。看着她专注阅读的侧脸,看着她偶尔因书中内容而微微蹙起或舒展的眉头,心中那份奇异的满足感便悄然弥漫。他喜欢她待在他的空间里,喜欢这种无声的陪伴。
不知过了多久,沈玉昭放下书,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目光落在了陆沉舟书案上那方雕着云龙纹的端砚上。那墨色浓郁,质地细腻如膏,一看就是极品。
陆沉舟察觉到她的目光,放下书:“喜欢墨?”
沈玉昭有些不好意思:“只是看这砚台和墨块,似乎很好。”
“过来。”陆沉舟朝她伸出手。
沈玉昭迟疑了一下,还是起身走了过去。陆沉舟握住她的手腕,将她拉到自己身侧,指着砚台里刚研磨好的一汪浓墨:“徽州李廷圭的极品松烟墨,墨色乌黑润泽,历久弥新。试试?”他将一支上好的紫毫笔递给她。
沈玉昭有些局促:“我……字写得不好。”
“无妨。”陆沉舟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意味,“写给我看。”
沈玉昭只好接过笔,蘸了墨,看着铺好的宣纸,却不知该写什么。她犹豫片刻,提笔写下自己的名字:沈玉昭。三个字清秀有余,但笔锋稍显稚嫩,缺乏力道。
陆沉舟站在她身后,高大的身躯几乎将她笼罩,淡淡的冷松气息包裹着她。他看着纸上的字,伸出手,宽大的手掌覆住了她握着笔的小手。
沈玉昭身体瞬间绷紧,心跳如擂鼓。他掌心的温热透过薄薄的衣料传来,熨帖着手背。
“握笔要稳,腕要悬。”他低沉的声音在她耳畔响起,温热的气息拂过耳廓,带来一阵酥麻。他带着她的手,在“昭”字的最后一笔,缓缓拉出一个遒劲有力的收尾。
“这样。”他松开手,那带着他力道和风格的最后一笔,瞬间让整个名字的气势都不同了。
沈玉昭看着纸上那个被“改造”过的名字,脸颊发烫,只觉得被他握过的手背依旧残留着灼热的触感。“……谢谢。”
陆沉舟看着她微红的耳根,眼底掠过一丝笑意。他拿起那张纸,仔细看了看:“底子不错。以后每日抽半个时辰,我教你练字。”
“啊?”沈玉昭惊讶地抬头看他。
“怎么?不愿意?”陆沉舟挑眉。
“不……不是。”沈玉昭连忙摇头,“只是……怕耽误你正事。”
“教你,也是正事。”陆沉舟说得理所当然,将那张写着两人共同完成的“沈玉昭”名字的纸折好,放入了书案的一个抽屉里。
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沈玉昭心头又是一跳。
傍晚时分,小厨房刚准备好晚膳,王嬷嬷又来了。这次,她的笑容更加恭敬,语气也更加不容推拒。
“世子爷,少夫人,侯爷和夫人吩咐了,今儿是新妇进门头一日,晚上在‘松鹤堂’设家宴,阖府团聚,为少夫人接风洗尘。二老爷、三老爷一家也都在路上了。请世子爷和少夫人务必赏光。”
这一次,搬出了老侯爷。陆沉舟眉头微蹙,看向沈玉昭。沈玉昭知道躲不过,对他轻轻点了点头。该来的,总要面对。
松鹤堂灯火通明,气氛比午前在主院时更加热闹,也更显复杂。老侯爷陆擎坐在主位,林氏陪在身侧。下首左右分坐着二房老爷陆山(陆沉舟的二叔)夫妇、三房老爷陆岳(陆沉舟的三叔)夫妇,以及他们的子女。陆沉雪果然也在,眼睛还有些红,低着头坐在林氏身边。
陆沉舟牵着沈玉昭进来时,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们身上。有好奇,有审视,有漠然,也有像陆沉雪那样毫不掩饰的敌意。
“父亲,母亲,二叔,二婶,三叔,三婶。”陆沉舟带着沈玉昭向老侯爷和林氏行了礼,又向其他长辈微微颔首。
沈玉昭也依着礼数,一一见礼,姿态恭谨,落落大方。她牢记着陆沉舟的话,挺首了脊背,拿出了世子夫人的气势。
“坐吧。”老侯爷挥挥手。
席面很快摆上,山珍海味,极尽奢华。席间,林氏笑容满面,热情地招呼着沈玉昭,一会儿问她饭菜可合口味,一会儿介绍府里各房的人。二夫人李氏和三夫人王氏也在一旁附和,言语间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挑剔和试探。
“玉昭啊,听说你是沈家的嫡女?沈家也是书香门第,想必规矩是极好的。”李氏笑吟吟地开口,话锋却是一转,“只是咱们侯府武将之家,规矩上可能和文官家有些不同。日后若有不明白的,尽管来问二婶,千万别拘束。”
这话听着是关心,实则暗指沈家规矩小家子气,暗示沈玉昭可能不适应侯府的“大气”。
(http://www.94xsds.com/book/798376-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