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人习惯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章 大人习惯你

 

晨光熹微时,云苓终于踏出了房门。她深吸一口带着露水清香的空气,病去如抽丝,这场风寒足足困了她七日。

“云苓姑娘!”墨寒看见她,一首严肃的面孔,此刻仿佛找到了救星一般明亮,“你可算大安了!”

他一把抓住云苓的手,眼圈竟有些发红,“你再不来,我们都要被大人冻成冰雕了!”

云苓被他逗得轻笑,却见墨寒突然压低声音:“新来的婢女墨香,识得几个字,这几日替你当值,可把大人惹恼了。”他掰着手指细数,“前日将大人的青玉笔洗碰缺了个角,昨日又不小心把墨打翻了……”

转过回廊时,墨寒突然拽住云苓的衣袖:“最要命的是前儿夜里,大人要查《左传》的注疏,墨香找了半个时辰都没寻到,最后竟是大人自己从西厢第三架找着的。”他模仿着张仪冷峻的语气,“‘连典籍位置都记不清,明日不必来了’——吓得墨香当场就哭了。”

云苓脚步微顿。她自然记得那套《左传》放在何处——刚入冬她就亲手将那些竹简移到西厢,只因那里地龙更暖,能防简牍受潮。没想到张仪竟也记得这般清楚。

书房前的石阶刚洒扫过,还带着的水汽。云苓在门前整了整衣襟,素白的手指抚过月牙色襦裙上并不存在的褶皱。

门内传来熟悉的竹简翻动声,她忽然觉得有些紧张。

“进来。”

还没等她叩门,里头就传来张仪低沉的嗓音。云苓心头一跳,轻轻推开了雕花木门。

书房里,张仪正伏案批阅文书。晨光透过云母窗纱,在他玄色锦袍上洒下细碎光斑。听到脚步声,他头也不抬地指了指案几右侧:“魏国的奏报在……”

话说到一半突然顿住。

张仪抬头,深邃的目光落在云苓身上。那一瞬云苓仿佛看见他眼中有什么东西闪了闪,又很快隐入深潭。

“病可大好了?”张仪放下朱笔,声音比平日柔和三分。

云苓福身行礼:“劳大人挂念,奴婢己无碍了。”

“过来。”

云苓趋步上前,在距书案三步处停下。却见张仪忽然伸手,在她反应过来前,微凉的指尖己触上她的额头。

“还有些热。”张仪收回手,眉头微蹙,“太医开的药可按时吃了?”

这个动作太过自然,以至于云苓愣了片刻才答:“都、都吃完了。”她瞥见案头砚台里新磨的墨有些发干,下意识地挽袖添水,动作熟稔得像从未离开过。

张仪看着她研磨的动作,忽然道:“新来的丫头磨的墨总太稠。”

云苓手腕一抖,她没想到他记得自己研墨的喜好——总要兑三分松烟,七分桐油,研到能照见人影才好。

“奴婢...奴婢以后会注意。”她低声应着,眼角瞥见书架上有几卷竹简放错了位置,忍不住轻声道:“大人,《商君书》该放在法家类,不该与兵家典籍混放...”

话一出口就后悔了。却见张仪唇角微扬:“看来是真大好了。”他起身走向书架,“既然记得这般清楚,过来整理。”

云苓连忙跟上。张仪身上沉水香的气息萦绕在鼻尖,她不得不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这片刻安宁。书架高处的竹简蒙了层薄灰,想来这几日无人敢动。

“大人要查哪一卷?”她踮起脚去够顶层的书简,忽然一阵眩晕。还没等她扶住书架,一只温热的手掌己经稳稳托住她的手肘。

“病刚好,别逞强。”张仪的声音近在耳畔。他轻松取下那卷竹简,却在递给她时顿了顿:“手怎么这样凉?”

云苓慌忙将手缩回袖中:“奴婢...奴婢一向如此。”她没敢说今晨为了早些来当值,连早膳都没用周全。

张仪深深看了她一眼,忽然转身走向多宝格。云苓听见瓷器轻碰的声响,接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茶盏递到眼前。

“喝了。”

茶汤澄澈,浮着两粒枸杞。云苓小心接过,暖意瞬间从指尖蔓延到心口。这是张仪平日最爱的茶,此刻却兑了蜂蜜,甜得让人鼻尖发酸。

“多谢大人。”她笑着捧着茶盏。

张仪己回到案前批阅文书,朱笔在绢帛上勾画的声音沙沙作响。云苓静静站在一旁,看着阳光渐渐爬满他的衣袖。这样熟悉的场景,恍如隔世。

“云苓。”张仪突然开口,却未抬头,“书架第二层有新到的《国策》,你去校对标目。”

“是。”

她轻车熟路地找到那摞竹简,发现上面己经有人校过一遍,却错漏百出。云苓细心地将每卷的标签重新核对,忽然在《齐策西》的简末发现一行小字:“此卷当与楚策对参——仪注”。

这是张仪的笔迹。云苓指尖轻轻抚过那些字迹,突然明白为何墨香会挨训——大人批注的典籍,旁人怎知其中关窍?

午时的钟声遥遥传来时,云苓刚整理到第三架。她揉了揉酸痛的脖颈,忽然听见腹中传来轻微的鸣响。

“先用膳。”

张仪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后,手里拿着个漆木食盒。云苓慌忙摆手:“奴婢还不饿……”

“撒谎。”张仪将食盒放在茶几上,“你晨起必定没用早膳。”见她惊讶的表情,他淡淡道:“病后气血两虚,最忌空腹劳神。太医没嘱咐过?”

食盒里是热腾腾的鸡丝粥并几样小菜,还有一碟她最爱的桂花糖糕。云苓眼眶发热,小声道:“大人怎么知道……”

“春桃说的。”张仪转身回到书案前,语气恢复了一贯的平淡,“吃完把《尚书》找出来,午后我要用。”

云苓捧着粥碗的手微微发抖。这鸡丝粥炖得火候正好,米粒都熬化了,最适合病后调理——分明是特意吩咐厨房做的。她小口啜饮着,忽然瞥见张仪案头的茶盏空了,连忙放下碗筷去续水。

“急什么。”张仪头也不抬,“先把粥喝完。”

云苓只好坐回去,却见张仪忽然从案头抽出一卷竹简递来:“你病中落下的文书,补上。”

她展开一看,是各国使节名录的誊抄本。往常这种文书至少要三日才能抄完,可眼前这卷字迹工整,末尾还细心标注了各国官职对照——分明是有人替她完成了大半。

这卷上的字迹分明是……

她悄悄抬眼,正对上张仪望过来的目光,慌忙低头假装整理简牍。

午后阳光慵懒地铺满书房,将两人的影子投在青砖地上,一高一矮,却莫名和谐。

正在这时,忽然听见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大人!”墨寒慌张地推开门,“魏国那边传来密报,公孙衍有新行动……”

张仪眉头一皱,起身时衣袖带起一阵沉水香的风。他快步走向门口,却在经过云苓身边时低声道:“把药喝了再整理。多宝格第二格有川贝枇杷膏。”

门帘落下,云苓站在原地,手中竹简还残留着他指尖的温度。多宝格里的青瓷瓶静静立着,瓶身上贴着一张素笺:“日服三次——太医令方”。

窗外,一树梅花开得正艳。云苓轻轻抚过书架上熟悉的竹简,忽然觉得,上班也真好。


    (http://www.94xsds.com/book/801587-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