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楚地风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0章 楚地风情

 

秋日的楚地,烟雨朦胧。

云苓掀起车帘,的风夹着花香扑面而来。

远处,郢都的城墙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丹青。不同于秦地的粗犷豪迈,这里的山水都透着几分婉约柔情,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兰草的幽香。

“大人,前面就是郢都了。”墨寒的声音从车辕处传来。

张仪缓缓睁开假寐的双眼,长睫在眼下投下一片阴影。他顺着墨寒指的方向望去,唇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弧度:“楚人好细腰,这城墙,还是修得这般秀气。”

马车驶过护城河时,云苓看见河面上飘着几盏莲花灯,烛火在薄纱中摇曳,随波荡漾。

岸边有少女在浣纱,皓腕如雪,歌声清越悠扬。虽然听不懂楚语,却也能感受到那调子里的缠绵悱恻,像是要把人的心都揉碎了。

“是《越人歌》。”张仪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云苓从未听过的怅然,“讲的是越女暗恋楚王子的故事。'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云苓心头一跳,佯作讶异道:“大人懂楚语?”

却见他眸光微暗,似有万千思绪:“当年在楚待过一段时间。”这句话说得极轻,仿佛是说给自己听的。

车在郢都城门停下,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率众等候,一袭绛色官服在细雨中格外醒目,腰间玉组佩叮咚作响。他身后站着两列楚宫侍卫,青铜甲胄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

张仪整了整衣冠,上前一步,拱手行礼:“令尹大人亲自相迎,张某受宠若惊。”

原来这老头就是楚国令尹昭阳啊。云苓偷偷打量着这位楚国重臣,只见他眉间一道深深的皱纹,显是常年皱眉所致。

却见昭阳轻哼一声,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张仪,老夫小看了你,当年窃玉之徒,如今竟成秦相。”他特意在“窃玉”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令尹说笑了。”张仪闻言,脸色微变,却又很快恢复如常,勾唇一笑:“当年张仪年少无知,只知窃玉;如今张仪学有所成,窃的可是......”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郢都高大的城墙,“城池。”

昭阳的笑容僵在脸上。空气中一时剑拔弩张,连雨丝都仿佛凝固了。

看来二人似乎早有过节,云苓偷偷问向墨寒:“窃玉,是如何一回事?”

墨寒压低声音回道:“大人从鬼谷子出师后,曾为令尹府上门客。一次宴上令尹丢了一块和氏璧雕琢的美玉,却冤枉是大人所窃,命人将大人打得皮开肉绽,三日不得下榻。”

云苓心里一紧,没想到他竟还有这般落魄的时候。她望向张仪挺首的背影,心里却隐隐作痛。

正在这时,只见昭阳身后一位楚臣站了出来打破了尴尬。他一身素白深衣,腰间系着青玉组佩,眉目如画,气质高洁,宛如谪仙临世。

“天色己晚,张子远道而来,想必是累了。”他的声音如清泉击石,“屈原己备好宴酒,请张子在驿馆稍作休息,明日再面见大王。”

屈原!云苓恍然——这就是那位以诗名动天下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也就是为了纪念他。她曾读过他的《楚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当真是浪漫到了极致,可是这底色却是悲凉的。

想到他最终抱石投江的结局,云苓不禁心生惋惜......

张仪上前一步,还礼的动作行云流水:“久闻屈大夫高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屈原淡淡道:“张子过誉,请。”他抬手示意,衣袖翻飞间露出腕上一串青玉珠。

驿馆内陈设精致,紫檀木的案几上摆着青铜烛台,屏风上绣着楚地特有的凤鸟纹,金线在烛光下熠熠生辉。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隐约可闻。

屈原从侍从手中接过一个青竹筒,竹节处还带着新鲜的青苔:“这是用洞庭春水酿的兰醴,请张子品尝。”

云苓接过竹筒,清香扑面。她小心地斟了一盏,琥珀色的酒液中漂浮着几瓣兰花,在烛光下宛如流动的黄金。

“好酒。”张仪浅尝一口,称赞道。酒液沾湿了他的薄唇,在烛光下泛着水光。

“楚秦相邻,如唇齿相依。”屈原的声音清朗如溪涧流水,“秦有崤函之固,楚有云梦之泽,若能以诚相交,犹如这兰醴——”他抬手示意侍者为张仪添酒,广袖垂落如云,“初尝清冽,久品方知其醇厚绵长。”

张仪嘴角噙着若有若无的笑意,指节在案几上轻轻叩击,节奏恰好与窗外的雨声相和。

“屈子高见。”他端起酒樽,目光却越过杯沿打量着屈原,“只是当今之世,列国纷争,邦交之道恐怕不止于酒香醇厚这般雅致。”

屈原突然笑了:“张子可知这兰醴的酿造之法?”他话锋一转,手指轻抚竹筒上的纹路,“需取深秋的露水,配上初夏的兰蕊,窖藏三年方成。急功近利者,永远尝不到真正的醇香。”

云苓面色微变。她听出了弦外之音——屈原在暗示秦国的野心太过急切。她偷眼看向张仪,只见他神色不变,只是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屈原将重新调好的酒推到张仪面前,酒液在杯中微微晃动:“楚秦相邻,理应和睦,张子以为如何?”

张仪一笑,眼角浮现出细小的纹路:“屈子所言极是,张某此番来楚,正是为了秦楚邦交。”他举杯一饮而尽,喉结上下滚动。

一番薄酒过后,屈原白衣如雪,拱手行礼时广袖垂落如云:“张子远来辛苦,请先歇息。改日再与张子细论。”

“多谢左徒大人盛情。”张仪还礼。

云苓望着屈原渐行渐远的背影,衣袂飘然如鹤舞九天,忽然明白为何楚人都称他“灵均”——当真如兰如芷,不染纤尘。她不禁想起《离骚》中的句子:“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夜幕降临,郢都灯火如星。

云苓站在雕花木窗前,听见远处传来悠扬的钟鼓声,夹杂着巫祝的吟唱。侍者告诉她,那是楚人在祭祀湘君,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在想什么?”

张仪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云苓转身,发现他不知何时己站在她身后半步之遥,身上还带着淡淡的酒香。

“奴婢只是在想......”她轻声道,目光落在窗外朦胧的灯火上,“楚国风物与秦地大不相同。这里的人似乎活得......更恣意些。”

“是啊。”张仪望向窗外,灯火在他深邃的眸中跳动,“楚人重巫鬼,好歌舞,与秦的尚武之风迥异。”他忽然转头看她,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不如,一同出去转转?正好尝尝你说的'恣意'是什么滋味。”

“好啊。”云苓轻轻点头,取来一件青布斗篷为他披上,指尖不经意触到他颈后的肌肤,连忙移开。


    (http://www.94xsds.com/book/801587-5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