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非的雷霆手段迅速震慑了宵小,少府衙署的运转效率陡然提升。在他的亲自坐镇和高效调度下,庞大的帝国机器围绕着“治水”与“制械”两大核心任务,开始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镜光如电·运筹帷幄:**
陈非一手建立的“镜光传讯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面面巨大的、打磨得光可鉴人的青铜镜,在渭水沿岸、黄河堤坝的关键节点、九原长城的重要烽燧上被架设起来。一套更加简洁、高效、保密的编码系统被迅速普及。关东各郡的水位涨落、堤坝险情、民夫征调进度、物料运输情况,通过一道道反射的阳光,跨越千山万水,几乎实时地汇聚到咸阳少府衙署的指挥中枢。陈非坐镇其中,如同掌控着一幅动态的帝国舆图,根据传回的信息,精准地调整着资源投放的方向和力度。哪里需要增派民夫加固险段,哪里需要紧急调拨石料木材,哪里的粮秣供应出现短缺,命令都能第一时间通过镜光网络传递下去,效率远超以往驿马传书的千百倍!嬴政对此赞不绝口,多次亲临少府镜光指挥室,感受这“千里眼,顺风耳”的神奇。
**新河初成·束水安澜:**
关东大地,百万民夫在“以工代赈”的旗帜下被动员起来。陈非亲临一线指导规划的新河道工程,在无数人力与“水泥”这种神奇材料的加持下,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着。巨大的束水坝也在关键隘口拔地而起,如同巨龙横卧。当又一次特大洪峰来袭时,新开辟的分洪河道发挥了巨大作用,汹涌的黄河水被成功分流,主河道压力大减。坚固的水泥束水坝则如同定海神针,稳稳地调控着下泄流量。虽然局部仍有险情,但预期中的大面积溃堤惨剧并未发生!洪水过后,疮痍的大地上,新河道与巍峨的大坝成为了新的地标,也成为了百姓心中的“救命坝”、“活命河”。无数灾民得以保全家园,流言蜚语不攻自破,陈非“活命菩萨”、“定海神针”之名在民间更加响亮。消息传回,嬴政于朝堂之上,当众盛赞:“陈卿治水之功,利在千秋!”
**利器北疆·捷报频传:**
北疆九原。蒙恬得到了陈非全力保障的工匠与物料支持。“神臂连弩”的制造克服了初期的困难,在陈非提出的“标准化部件”、“流水作业”思路下,产量稳步提升。一架架威力惊人的连弩被部署到长城各隘口。当匈奴骑兵再次发动如潮水般的冲锋时,迎接他们的是远超射程的、密集如飞蝗的弩箭风暴!冲锋的势头被硬生生遏制,人马哀嚎着倒下。“霹雳车”投掷出的猛火油罐,落地化作一片片火海,将后续的骑兵阵型烧得七零八落,淬毒的铁蒺藜更是让战马哀鸣翻滚。坚固的长城防线,在新型利器的加持下,真正变成了不可逾越的天堑!蒙恬抓住战机,派出精锐骑兵不断袭扰匈奴的后方粮道。匈奴大军顿兵坚城之下,久攻不克,损失惨重,粮草日渐匮乏,士气低落,内部矛盾激化。捷报如同雪片般通过镜光网络传回咸阳:“歼敌万余,毁敌辎重无数!”“单于王庭被迫后撤百里!”“匈奴左贤王部发生内讧!”朝堂之上,主战派扬眉吐气。
陈非立于少府衙署,看着镜光网络传来的最新捷报和关东水情平稳的报告,脸上并无太多喜色。权柄愈重,责任愈大。赵高李斯绝不会坐视他继续壮大。
(http://www.94xsds.com/book/810070-5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