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凤三年的冬,似被上苍的巨手匆匆提前,凛冽如一头蛰伏许久的凶兽,骤然肆虐长安。掖庭局的石板路,早被厚霜层层包裹,宛如一条银白的巨蟒,在微弱日光下散发着刺骨的幽光。
年仅十一岁的太平公主李令月,身着一袭华美的锦袍,那狐裘裙摆随着她灵动的步伐轻轻摇曳,恰似微风中翩翩起舞的蝶翼。她宛如一只活泼的小鹿,在这一片萧瑟的掖庭中欢快穿梭。忽然,一阵断断续续的读书声,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打破了这寂静的氛围,清晰地传入她的耳中。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那声音清冷,宛如檐下悬挂的冰棱,带着丝丝寒意。李令月心中一动,脚步戛然而止。她轻轻抬手,示意随从原地等候,然后独自朝着那声音的源头走去。
眼前的破旧厢房,在寒风中摇摇欲坠,仿佛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那扇木门在风中发出吱呀的声响,似是在倾诉着岁月的沧桑与无奈。李令月缓缓推开木门,一股陈旧而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是历史的尘埃在空气中弥漫。
昏暗的房间里,一位素衣少女正安静地跪坐在地上。她的手指早己被冻得发青,宛如寒冬里的枯枝,但她仍专注地着竹简上的刀刻文字,神情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都己与她隔绝。
“你在读《孙子兵法》?”我歪着头,眼中满是好奇。我头上的金步摇在额前轻轻晃动,洒下细碎而璀璨的光芒,宛如点点繁星。
听到声音,上官婉儿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与惊恐。她认得这袭用孔雀羽线绣着缠枝纹的锦袍,三日前女帝宴饮之时,太平公主穿的正是这件。心中一惊,手中的竹简啪地一声合拢,她急忙以额触地,声音慌乱而颤抖:“奴婢冲撞殿下,万死不辞。”
“起来。”我突然伸手,一把拽住她,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脸上有墨迹。”说着,我从袖中取出一方精致的帕子,轻轻擦过少女颊上的黥刑印记。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两人都愣住了。这道印记,是去年上官仪谋反案的连坐标记,本应被处死的罪臣之女,如今却如此近距离地出现在我面前。
寒风裹挟着枯黄的树叶,扑进门槛,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命运的低语。我的目光落在墙角那堆《贞观政要》的残卷上,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母皇说过,上官家的小娘子七岁能诗。”我解下腰间的羊脂玉坠,轻轻塞进对方掌心。那温润的触感,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让上官婉儿心中一暖。“明日申时,凌波阁见。”
上官婉儿捧着羊脂玉坠,心中五味杂陈。她缓缓抬起头,望着眼前这位高贵的公主,她不知道这突如其来的邀约意味着什么,但她明白,自己的命运或许将因此而彻底改变。
我看着上官婉儿,眼中透露出一丝期待。这偌大的后庭中能有与我相仿的女子实属不易,我的首觉告诉我,我们是同一种人。
随着我的离去,厢房再次恢复了寂静。上官婉儿紧紧握着羊脂玉坠。
而这掖庭中的相遇,也将成为她们命运交织的起点,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http://www.94xsds.com/book/82610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