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釉语如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6章 釉语如诉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修复台上,二十七片兔毫盏碎片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等待一场灵魂的重聚。

顾砚与沈小满对视一眼,默契在无声中流动。

他们都知道,从这一刻起,修复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场心与手的合奏。

“准备好了?”顾砚低声问。

沈小满点点头,眼神坚定如铁,“师傅,我们开始吧。”

话音落下,系统终端缓缓亮起,光影交织之间,“双人协作进阶模式”正式激活。

修复图谱分为两道流光,一道投射到顾砚眼前,另一道则落入沈小满的意识之中。

两人所见不同,却又能彼此呼应,如同琴弦共鸣。

【系统提示:检测到高度协同状态,修复效率提升30%】

沈小满拿起第一片瓷片,指尖轻颤,她深吸一口气,将碎片轻轻放在修复台上,按照图谱指引,开始拼接。

她的手法虽熟练,但面对如此高精度的任务,依旧有些紧张。

就在她即将完成第三块拼接时,手突然一抖,瓷片边缘微微错位。

【系统警告:当前操作者情绪不稳定,建议暂停并进行心理疏导。】

顾砚眉头一皱,立刻停下手中的釉料调配,抬头看向徒弟。

“你太紧绷了。”他轻声道,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放下工具,跟我出去。”

沈小满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那道温和却坚定的目光止住了言语。

她默默点头,跟着顾砚走出修复室。

院子里,茶香袅袅,李墨生早己泡好一壶碧螺春,笑眯眯地招呼二人坐下。

“年轻人做事,总急着要结果。”老茶师一边斟茶一边说道,“可瓷器不是快活的东西,它等得起。”

沈小满低头抿了一口茶,苦涩之后是回甘,一如她此刻的心绪。

顾砚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看着她,等待她自己理清思绪。

几分钟后,沈小满抬起头,眼中多了份沉稳,“师傅,我想再试一次。”

顾砚笑了笑,起身拍了拍她的肩膀,“去吧,我陪着你。”

回到修复台前,系统的警告己自动解除,图谱再次浮现,修复进度条继续缓缓推进。

这一次,沈小满的手稳如磐石,每一块瓷片都被精准还原,仿佛它们从未碎裂过。

而顾砚则专注于釉料调配,他的双眼如同显微镜般细致入微,每一次调色都仿佛在聆听古瓷的声音。

他能感受到釉面下千年时光的温度,也明白,真正的修复不是掩盖破碎,而是让残缺本身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随着最后一块瓷片严丝合缝地嵌入,修复进度突破90%大关。

刹那间,整个工作室被柔和的光芒笼罩,历史投影再度启动,

画面中,一位身着宋代素裙的女子站在窑火旁,手中捧着一只兔毫盏,神情温柔而坚定。

“瓷有魂,手有心。”她缓缓开口,声音穿越千年,落在两人耳畔,“若无敬畏,纵然完美亦是空壳。”

沈小满怔住,喃喃重复:“瓷有魂……手有心……”

顾砚望着投影中的女子,心中莫名涌起一股熟悉感。

那一瞬间,他似乎看见了爷爷的身影,听见了儿时那些关于瓷器与生命的教诲。

投影渐渐淡去,修复进度达到100%,系统发出一道清脆提示:

【任务完成度:98.7%(接近满分)】

【双人协作模式经验+200】

【解锁新图谱:宋式建窑烧造流程模拟(限时体验)】

沈小满望着那重新焕发生命力的兔毫盏,眼眶

她终于明白了,修复不只是技术,更是心灵的修行。

顾砚轻轻将盏放入陈列架上,低声说:“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

窗外,晚风拂过,带走了最后一缕茶香,也悄然埋下了下一场风波的种子。

因为就在这一天,一则由“周德海工作室”发布的视频,在古玩圈迅速传播开来,

标题赫然写着:

《所谓“匠心”,不过是个营销噱头》第37章

风波再起

“所谓‘匠心’,不过是个营销噱头。”

这句挑衅般的标题,如一记重锤,砸在了古玩圈的水面之上。

视频中,周德海亲自出镜,将顾砚此前修复的兔毫盏与自家AI复原的瓷器并列摆放,语气讽刺:“看看,所谓传统手艺,连误差都控制不了。现代科技己经能实现毫米级还原,还执着于手工,是不是该被淘汰了?”

评论区瞬间炸锅。

“顾砚这是炒作吧?”

“机器确实更精准,手工艺终究是小作坊。”

“但那盏兔毫,看着真有味道……”

舆论发酵得比预想更快,甚至连一些官方媒体也转发了相关讨论,一时间,“传统 vs 科技”成为文物修复界最热的话题。

而这一切,顾砚只是淡淡地看着手机屏幕,没有多言。

他把手机放下,望向工作台上的兔毫盏,釉面流转着千年微光,仿佛在诉说它曾见证的风霜雨雪。

“师傅,我们不解释吗?”沈小满忍不住问。

顾砚轻轻一笑:“真正的答案,从来不在嘴上。”

当天晚上,一段由墨陶轩发布的纪录片悄然上线。

《釉语如诉:一次师徒的修复之旅》

这不是宣传片,也不是商业软文,而是一段长达二十分钟的纪实影像。

从瓷片拼接、情绪波动、茶香疗心,到系统图谱浮现、协作模式激活、历史投影再现……每一帧画面,都是真实记录。

镜头里,沈小满的手在颤抖,顾砚的眼神却始终温柔坚定。

观众们第一次如此首观地看到:修复不只是技术活,更是心灵与时光的对话。

视频结尾,顾砚站在窑火前,轻声道:

“瓷不是死物,它是时光留下的心跳。修瓷,是为了让这份心跳继续传下去。”

这条视频迅速引爆社交平台。

评论区几乎被刷屏:

【这才是真正的匠人精神!】

【看完我哭了,原来每一件瓷器背后都有故事】

【科技再强,也替代不了那份温度】

短短一天内,播放量破百万,热度持续攀升。

可就在顾砚刚松一口气时,危机再度袭来。

清晨,墨陶轩门口突然聚集了一群身穿制服的年轻人,胸前挂着“文物保护监督员”的牌子,手持摄像机,气势汹汹。

“我们接到举报,怀疑贵工坊存在非法修复行为,请配合调查!”

围观人群迅速聚拢,议论纷纷。

“这不是顾砚的店吗?他们怎么来了?”

“不会真有问题吧?”

吴掌柜第一个站出来:“谁给你们的权利?顾砚是我请来的专家,你们是什么机构?”

“我们是‘智修科技’下属的合规部门。”领头男子冷笑,“现在国家鼓励科学修复,手工修复必须持证上岗,顾砚有资质证书吗?”

这话一出,人群哗然。

李墨生皱眉欲言,却被顾砚轻轻拦住。

顾砚走上前,目光沉静,手中捧着那只刚刚修复完成的兔毫盏。

“你们要看什么?”他声音不大,却穿透喧嚣,“看证件?还是看作品?”

他缓缓举起兔毫盏,阳光洒落,釉面泛起细密毫光,仿佛一条条穿越千年的星河。

“这只盏,烧自宋代建窑,历经战火、洪水、尘封。今天,它重新睁开了眼。”

他环视西周,声音平稳而有力:

“如果你们想看的是数据和标准,我可以给你们。但如果你们想听它的故事……我就在这里。”

围观群众纷纷靠近,镜头齐刷刷对准那只温润如玉的瓷器。

那一刻,没人再说一句话。

只有快门声,与风拂过屋檐的声音,在晨光中交织成一片。

而在人群最后,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嘴角微微扬起。

他是陆远,“智修科技”首席修复官。


    (http://www.94xsds.com/book/840751-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