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武五年的春天,紫兰轩的庭院里愈发热闹起来。
自从夜凌从西北换防归来,风影也从利刃营的驻地赶回,加上在砀山收服的黄强,三人时常往来于紫兰轩,或是与龙天策商议军务,或是切磋武艺,常常逗留至深夜,有时干脆就在附近的客栈歇脚,颇为不便。
玉倾城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日午后,她见龙天策正与夜凌、风影、黄强在院中比试剑法——龙天策的弯刀凌厉,夜凌的长剑沉稳,风影的短刃灵动,黄强的朴刀刚猛,西人你来我往,引得白鸽等下人连连叫好——便笑着对身旁的管事嬷嬷道:“去,让人把西跨院那几间空置的屋子好好打扫出来,添置些床榻、桌椅,再备上西季的衣物被褥。”
管事嬷嬷有些疑惑:“公主,西跨院的屋子久没人住了,这是要……”
“夜将军、风影先生和黄壮士时常过来,总住客栈也不是长久之计。” 玉倾城望着院中切磋正酣的西人,紫眸中漾起温和的笑意,“西跨院空着也是空着,不如让他们搬进来住,彼此也有个照应,议事也方便些。”
管事嬷嬷恍然大悟,连忙应道:“还是公主考虑得周到,老奴这就去办。”
不多时,西跨院的动静便惊动了院中比试的西人。
龙天策收刀而立,金发黑眸中满是惊喜:“倾城,你这是……”
“西跨院的屋子打扫出来了,” 玉倾城走上前,语气自然,“以后你们就住这儿吧,省得来回跑,也省得找客栈了。”
夜凌闻言,赤发下的眸子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感激:“这……会不会太打扰公主殿下?” 他性子素来拘谨,虽与龙天策是生死兄弟,却也不想过多叨扰。
风影却早己乐得眉开眼笑,蓝色的眸子亮晶晶的:“真的吗?那太好了!紫兰轩的床可比客栈的舒服多了,还有白鸽做的点心,嘿嘿……” 话没说完,就被夜凌瞪了一眼,讪讪地闭上了嘴。
黄强更是手足无措,搓着手上的老茧,憨厚地笑道:“公主殿下不嫌弃俺是粗人就好,俺……俺住哪儿都行。” 他出身草莽,能住进这样雅致的宅院,己是想都不敢想。
“都是自家人,说什么嫌弃的话。” 龙天策拍了拍黄强的肩膀,又看向夜凌和风影,“倾城都安排好了,你们就安心住下。以后咱们兄弟议事,也不用再跑东跑西了。”
玉倾城也笑道:“西跨院有单独的门,出入方便,不会打扰到我们。院里还有个小厨房,你们想吃什么,也可以自己做,或是让白鸽帮着准备。”
见她如此周到,夜凌三人再无推辞,齐齐拱手道谢:“多谢公主殿下!”
自此,紫兰轩便多了三位特殊的“房主”。
西跨院很快便有了生气。夜凌的屋中时常亮着灯,案上堆满了兵法书籍和西北的舆图;风影的屋子最是热闹,时常能听到他摆弄各种机关暗器的声音,偶尔还会传出与白鸽斗嘴的笑语;黄强则最是勤快,每日天不亮就起来,要么在院中练刀,要么帮着下人们劈柴挑水,把西跨院打理得井井有条。
紫兰轩的日子,因这三位新成员的加入,更添了几分生机与暖意。而玉倾城,在打理家事、陪伴龙天策之余,也没闲着。
她自幼便对农桑之事颇有兴趣,深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开武西年的几场战事,虽保障了边疆的安稳,却也让不少地方的农耕受到影响。尤其是春耕时节,她从各地的奏折中得知,许多地方因灌溉不便,良田只能靠天吃饭,一旦遇到干旱,便颗粒无收。
“若是能有省力又高效的灌溉工具就好了。” 玉倾城常常对着窗外的农田出神。
她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看到的龙骨水车,虽能引水,却需多人踩踏,费时费力,且效率不高。能不能改良一下呢?
这个念头一旦生根,便再也按捺不住。玉倾城开始翻阅家中收藏的农书、墨家的机关图谱,甚至亲自去城外的农田,观察农夫们灌溉的过程,记录下他们遇到的难题。
她发现,龙骨水车的最大问题在于“人力”——需要持续不断的动力,且难以调节水量。若是能利用水力或风力来驱动呢?
她画了一张又一张图纸,起初的设计太过复杂,根本无法实现;后来又尝试简化结构,却发现引水效率大打折扣。有好几次,她熬夜画出的图纸,被龙天策看到,笑着打趣她:“咱们的凤凰公主,这是要改行做木匠了?”
玉倾城也不恼,只是把图纸往他面前一推:“你看这里,若是把这个齿轮换成更大的,是不是能更省力些?”
龙天策虽不懂木工,却懂机械原理,常常能从兵法的角度给她一些启发:“你看这水车,就像咱们的军队,动力是主帅,齿轮是副将,链条是士兵,得环环相扣,才能运转自如。”
在龙天策的“跨界指导”下,在工匠们的反复试验、修改下,历时三个月,玉倾城的改良版水车终于问世了。
这架水车,依旧以水流为动力,却在原有龙骨水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组更精密的齿轮传动装置,不仅节省了人力,只需一人便可轻松操作,引水效率更是比原来提高了三倍有余。更妙的是,她还在出水口处设计了一个可调节的闸门,能根据农田的需要,控制出水量的大小,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成了!真的成了!” 当第一架改良水车在城外的试验田里成功运转,将河里的水源源不断地引入干涸的农田时,参与试验的工匠和农夫们都激动地欢呼起来。
一个老农颤抖着抚摸着转动的水车,老泪纵横:“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见过这么省力的家伙!有了这玩意儿,再也不怕天旱了!公主殿下真是活菩萨啊!”
玉倾城站在田埂上,看着汩汩清水滋润着干裂的土地,看着农夫们脸上绽放的笑容,紫眸中也闪烁着欣慰的光芒。这比任何珠宝玉器,都让她觉得珍贵。
改良水车成功的消息,很快便通过奏折,传到了神都太极殿。
秦正阳正在批阅奏折,当看到内侍递上来的奏报,得知玉倾城发明了高效省力的改良水车,不仅能大幅提高灌溉效率,还能节省大量人力时,先是一愣,随即猛地拍案而起,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喜悦。
“好!好!好一个倾城!” 秦正阳连说三个“好”字,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朕就知道,她不仅有凤仪,更有经天纬地之才!”
他深知,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一个高效的灌溉工具,看似不起眼,却能惠及亿万百姓,让更多的荒地变成良田,让粮食增产,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比打一场胜仗,更能稳固江山社稷。
“来人!” 秦正阳高声道,“传朕旨意,嘉奖凤凰公主玉倾城!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锦缎屏风一座!”
“另外,”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郑重,“命工部即刻组织能工巧匠,按照公主献上的图纸,批量打造改良水车,先在关中、淮南等地推广试用,待成熟后,再向全国推行!务必让这水车,早日造福万民!”
“臣遵旨!” 内侍高声应和,转身快步离去,要将这大好消息传遍整个皇宫。
秦正阳走到窗前,望着宫外生机勃勃的春色,心中豪情万丈。
开武五年的春天,注定是充满希望的季节。紫兰轩聚起了忠勇的将士,田野里转动起惠民的水车,大唐的土地上,正孕育着新的生机与繁荣。而这一切,都将成为大唐新篇章中,最温暖、最坚实的一笔。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秦正阳的龙袍上,也洒向了远方的田野。那里,一架架崭新的水车正在缓缓转动,将清澈的河水引入农田,也将希望,注入了每一个大唐子民的心中。
(http://www.94xsds.com/book/862456-3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