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宝钗的‘门户观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5章 宝钗的‘门户观念’

 

水溶回了王府,宝钗才知晓王爷又要出征。

虽也是万般不舍,特别是自己还怀有身孕的情况下,肯定不希望男人不在身边,但她也明白孰轻孰重。再加上水溶再三阐明此次就是剿匪,不需要像上次打蒙古人一样他也要亲自上阵,才安抚住宝钗。

不过宝钗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让水溶把鸳鸯带在身边,有鸳鸯照料王爷起居,她也能安心。

水溶咂舌道:“这不好吧?哪有打仗还带个丫头在身边的。军营都是大老爷们,必然诸多不便。”

宝钗不容易糊弄,只道:“王爷别欺负妾身没上过战场就什么也不清楚,王爷既然为帅,自不用亲自上阵,也不用与将士挤在一处。身边带个服侍的丫头有什么大不了的,若嫌不便,让鸳鸯女扮男装即可。花木兰还能替父从军几载都没被人发现是女儿身,何况只是一个身边伺候的丫头。”

水溶辩不过她,笑着道:“王妃言之有理,本王谨遵王妃之命。”

鸳鸯被宝钗叫到寝殿听到这个消息时大吃一惊:“王妃让奴婢随王爷出征?”

宝钗捋了捋鬓发笑道:“什么出征,王爷也说了就是剿贼,本妃担心王爷在外面不顾身体,有你跟在身旁,本妃也能放心。”

鸳鸯心里有些慌乱,毕竟长这么大还从没遇到过这阵仗,一直都是在后宅这一亩三分地转悠,如今却要跟随王爷远行平乱。心中紧张之余又有些期盼。

宝钗望着她意味深长地说道:“你既然入了王府,本妃也不拿你当外人。你早晚也是王爷的人,你的品性本妃信得过,但王爷出门在外,难保会有一些诡谲心思之人贴上来,你可明白?”

鸳鸯脸色通红,宝钗地意思她听懂了,就是让她守紧门户,别让不三不四的女人靠近王爷。

没想到王妃进了王府一年,变化如此之大。听说那位杨夫人之前就是南京名声斐然的柳如是柳小姐,她娘老子都在南京守老宅,她回南京自然也听说过这柳小姐的大名。王妃这是怕王爷回来又多几个‘杨夫人’。

宝钗的确是这个意思,上次王爷去扬州,莺儿就打听到扬州的官员给王爷送了一对扬州瘦马,好在王爷赏给了手下。可王爷就算是铁打的人又能经得住多少钉子,与其如此,不如将鸳鸯放在身旁,堵不如疏。

自打进入王府,宝钗就有了这个觉悟,她不可能阻止别的女人进府,像眼前这个鸳鸯,贾府老祖宗一句话,就是王爷也不好当面拒绝。既然不能阻止,那就得防着一些心怀叵测或者心术不正的女子进府,否则王爷是做大事的,岂不是整日要为后宅分心。

水溶要知晓宝钗这个想法,也得竖起大拇指给她点赞。

见鸳鸯脸色通红,宝钗笑着耐心解释道:“鸳鸯,本妃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以后王府肯定还会有别的女子进来,本妃希望进府的女子不论是品性还是品行都能经得住考验,王爷不能把精力困在内宅的琐事上。”

鸳鸯还以为宝钗是让她挡住所有‘外敌’,没想到宝钗是这个心思,不禁感叹王爷的眼光,挑了宝姑娘做王妃果然没选错人。

鸳鸯福了一福道:“王妃的意思奴婢明白了,王妃放心,鸳鸯虽然人微言轻,但跟在王爷身侧,遇见心术不正之人,鸳鸯也不会装聋作哑。”

宝钗点头笑道:“如此,本妃就放心了。此次出行,王爷若将你收了房,不用在意本妃这边,早日将你收了房,你也能安下心思来。”

鸳鸯脸色又红了起来。

这是宝钗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要说莺儿跟自己最亲近,但实事求是的说,鸳鸯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两日后,水溶领军出德胜门,经山西进陕西。这两日兵部不断收到陕西军报,从传来的消息看,对朝廷极为有利。除了宁夏守尉底下的一伙乱军趁势杀了宁夏守尉将军姜汉起兵响应,陕西各边镇兵马均坚守门户,驻足观望。

如此,那长安守尉的乱兵就不敢妄动,也不足为惧。只要消灭了这股宁夏的乱军,以长安守尉那点兵马也翻不起大浪来。毕竟宁夏和关外相连,若不尽早扑灭乱兵,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水溶也不敢大意,若然阴沟里翻船,那很可能驻足观望的边镇人马就会摇身一变也成为乱军。

水溶路上已经连下了几道令,首先命令长安周边各州府关隘守将严防死守,防止长安乱兵逃窜进入河南和四川。

又命固原守将曹雄暂代宁夏守尉将军之职,宁夏各路将领听其号令。

同时命曹雄分兵进入灵州,稳定军心。曹雄大喜,当即进兵灵州。

水溶又命灵州临近各镇兵马配合曹雄克期讨贼,谁若能斩杀乱军头目何锦,官升一级,赏金千两。

这曹雄,水溶在兵部看过他的履历,算是个将才。

宁夏各路兵马收到水溶的命令,知晓朝廷已经派了兵部尚书北静王爷率领神枢营精锐已经出京。

一个个都摩拳擦掌,此次若是能在北静王爷面前露脸,那就相当于打通了天地线。日后换个水土养人的南方卫所也不是难事,就是进入京营也大有可能。

最先动心的就是乱军头目何锦收编的宁夏守尉将军的两个千总司马维和师靖之,本来他们就不愿意跟着何锦造反。

他何锦也不过和他们一样都是个千总,算什么东西,若不是使诈,扑杀了姜汉,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他俩也不会迫于无奈伪降何锦。

他俩可不是何锦那个草包,认为凭这点人马就能改天换地,就是陕西一省的兵马加在一起也一样没戏。现在后路被堵死,朝廷的大军也在路上,此时再不有所作为,等朝廷大军一到,自己两人也要跟着灰飞烟灭。

恰好此时又收到了暂代宁夏守尉将军曹雄的密信,让这二人做内应,二人求之不得。

这一切水溶还不知晓,水溶带领大军一路马不停蹄,四月十二进入延安府,没料想曹雄已传来捷报,宁夏乱军已被平息。

水溶大喜,这曹雄果真没令自己失望。

原来,曹雄以兵马三千入灵州,又派遣灵州守将马广云夺河西船,尽泊东岸,并潜通书司马维和师靖之,约为内应。此时,乱军已近庆阳府。

乱军头目何锦因知晓自己被悬赏,不放心司马维和师靖之二人,已将二人兵权暂时解除,二人索性装病在家,暗地里招纳壮士结集。

何锦的心腹丁广前来探病,司马维乘机欺骗丁广说:官军就要到来,应立即出兵守渡口,勿使渡河。何锦、丁广也觉得有理,便听信其言,派了心腹手下宋墩倾营而出。

何锦认为司马维是个人才,又命丁广探视司马维,司马维卧床呻吟,伏卒捶杀了丁广。

之后,司马维与师靖之各率壮士百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何锦老巢,将何锦擒捕。

紧跟着又假传何锦之令,召宋墩回城。宋墩和手下得知何锦被捕,相继溃散。宋墩单骑逃奔贺兰山,也被捕获。这场仓促的乱军起事,不到十日就被扑灭了。

水溶当即一边命人跟朝廷报捷,一边率领大军赶赴长安。

四月十八,水溶已兵临城下,当即命人对长安北门安远门守城士兵喊话。

宣称此次平乱,只究首恶将领,底下士卒只要及时回头,一概不予追究。朝廷也会依法查办借屯田之便行贪污之实的贪官污吏。

若执迷不悟一条路走到黑,便是死路一条,所有参与士卒均以谋反论处。

谋反是什么罪,当兵的都一清二楚,这下守城士兵是彻底动摇了。

水溶当即命人架起百门飞礞炮,守城的士兵都知晓飞礞炮,他们也有,不过这北城门就几十架,跟朝廷大军根本没法比。

守北门的将领叫邓弥,深知士兵或许还有回头路,自己是万万没了退路。自己不但抢了许多了城内的富商,还奸杀了不少富商千金,就是无辜之人,自己也杀了不少。若是事后清算,自己肯定难逃一死。

看着士兵们惊惶失措的眼神,邓弥深知不能什么也不做,否则不用朝廷大军开炮,己方自己就先乱了套了。

当即对着城下官军大喊道:“休要乱我军心,兄弟们别听朝廷的花言巧语,大伙可别忘了,我们可是杀了知府和总督,还焚烧了官府,哪一条都是诛九族的大罪。今日只要一开城门,朝廷立马就会翻脸不认人,到时便是死无葬身之地。”

城下的水溶轻笑道:“这人还有点急智和口才,不过也是垂死挣扎。”

一旁的史鼐也笑道:“王爷说得不错。”

身后的敖勇和蒙铿两个战争狂人也大笑道:“王爷,将军,何必跟他们废话,直接开炮打他个稀巴烂,给我二人一个时辰,保管拿下这北城门。”

这一路行来,一炮未开,宁夏那边乱军已然平定。敖勇和蒙铿二人均感晦气。还以为又有仗可打了,结果没想到乱军这么不堪,他们大军还进入宁夏,就传来了捷报。

水溶摇头不允,他可不想强攻长安城,能和平解决最好,户部就给了他六十万两,这六十万两可经不起他几炮。

只对着城墙之上的守城兵将大声道:“本王是朝廷的兵部尚书北静王,也是新任的陕甘总督。朝廷授予本王先斩后奏,临机决断之权。本王以朝廷的名义承诺你们,只要放下手中兵器,开城门投降,本王可以赦免你们的罪责。本王给你们一个时辰考虑,何去何从,可要想清楚了。”

一旁的史鼐也大声道:“城门上的兄弟听着,王爷一诺千金,从未失信于人,负隅顽抗就是死路一条,放下刀兵,开城投降才有生路。好好想想吧,是生是死就在兄弟们的一念之间。”

邓弥心知不能再让对方讲下去了,当即命令士兵开炮,即便对方不在射程之内,也要打断对方的劝降。

可命令下了,却没人敢放炮。邓弥怒火中烧:“本将命令你们开炮没听见?”

邓弥正要上前杀一两个人立威,突然一声炸响,几乎同时,胸前涌现出两个血窟窿,一句话没说出口,就当场毙命了。

原来是水溶命神枢营的重型火抢手远距离将其射杀,水溶不放心,命令五人同时开火,结果两人命中邓弥,剩下三人打在了城墙之上。

城墙之上的守城兵马立时大乱,史鼐当即大声道:“各位弟兄不要慌,这就是冥顽不灵的下场,王爷不愿多造杀孽,本将命令你们立即大开城门,让朝廷大军进城,放弃抵抗。”

不多时,北城门缓缓大开,朝廷诸位将领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史鼐也感叹每次跟随北静王打仗,也不知是对手太弱还是真是北静王鸿运当头。这次平乱比上次打蒙古还轻松,没费一兵一卒,两处乱军一灭一降。虽说还没拿到贼首,不过城门一开,城内的乱军也不过是粘板上的肉。

当仇恒明得知朝廷大军已经兵临北城门,自己还没来得及赶过去,北城门守将邓弥被射杀,手下兵马开城投降的消息时,仇恒明就知道大势已去了。

仇恒明望向身边的长乐门守将澹台孟孟,面如死灰道:“澹台,大势已去了,你不用跟着本将了,本将现在亲自去向北静王爷俯首认罪,争取求得王爷承诺,赦免你等之罪,也算本将对得起你们了。”

澹台孟孟也是长叹一口气道:“将军不必如此,我澹台孟孟也不是贪生怕死之人,我陪将军一起去,若不是那些狗官欺人太甚,我等也不会走上这条路。”

仇恒明一抬手道:“不用了,本将一个人去,多一个人也无济于事,你跟了本将多年,若是事有不成,本将仅有一女放心不下,你若真想帮本将,便带上她,携全家老小出长乐门逃命去吧。就以一个时辰为限。”

原本仇恒明预计朝廷大军应该会攻打长乐门,没成想朝廷大军却出人意料的出现在了安远门。

本来仇恒明打算接应走庆阳府过来的宁夏乱军,两股人马汇合一处,正好长安府西北与庆阳府相连,谁知那何锦如此草包,还没到庆阳府便交代了,这下把自己也困在了长安府,失去了南下四川或者东进河南的最佳时机。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为迟已晚,仇恒明也不愿意手下士兵做无谓的伤亡,本来造反也是逼不得已,便很光棍地单枪匹马来到水溶面前。

言称愿意听凭朝廷发落,只求宽恕手下将士之罪,给自己家人留条活路。

水溶本就不愿意牵连无辜,很爽快的便应承了仇恒明,承诺他只究首恶,派了敖勇领一万兵马跟随仇恒明去受降。

事情进展的很顺利,除了东边长乐门的澹台孟孟,西,南两个城门守将也早就不想打了,见仇恒明和澹台孟孟都降了,北静王爷承诺赦免他们的罪过,便很干脆地就放下了武器,被敖勇带来的人马看管了起来。

这样,历时二十一日的由长安守尉将军仇恒明引发的陕西兵乱彻底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就是给朝廷报捷以及乱后安抚工作了。

长安城内百姓欢呼雀跃,长安城和平解决,不用打仗,他们的家园算是保住了。

唯独城里的豪商富贾遭了灾,家财基本被城内乱兵洗劫一空,稍有反抗便被乱兵一刀砍死。

仇恒明还知晓轻重,只允许手下乱兵打劫富户充作军资,对平常老百姓基本秋毫无犯。也算是聪明人了,知晓不能失去了城内的民心。

这些豪商富贾一听说朝廷大军进了城,一股脑都拥着挤着想向新来的总督北静王爷诉苦,水溶现在没心思跟他们扯皮,将一切都交给了随行的左副都御史邱应潮处理。

四月二十五,水溶在临时刚刚兴建起的总督衙门见到了曹雄和司马维以及师靖之。

三人进了总督衙门的正堂,见正堂之上端坐一面容俊朗,身着蟒袍的青年男子,身侧立着四个精神奕奕的带刀侍卫。想来便是北静王了,三人纳头便拜道:“末将曹雄,司马维,师靖之参见王爷。”

水溶朗声大笑道:“三位将军快快请起。”

三人站起身,水溶走下堂来,见自称曹雄的汉子一脸胡茬子,肤色黑红,双目炯炯有神,身材敦厚结实,兵部的花名册显示此人今年三十五岁。

水溶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结实肩膀道:“不错!没辜负本王对你的期望,此次南下平叛,兵部的花名册,本王在众多西北将领中一眼就相中了你,你也争气,没给本王丢脸。”

曹雄咧开大嘴,嘿嘿直笑道:“末将是个粗人,不会讲话。能入王爷法眼,是末将三生有幸,王爷给了机会,末将就算是咬断了舌头,也得将它牢牢咬住了。”


    (http://www.94xsds.com/book/201381-10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