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赵佶惊恐询童贯,众臣朝堂论不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章 赵佶惊恐询童贯,众臣朝堂论不休

 

十二月十六,保和殿内,赵佶身着一袭红袍,端坐于龙椅之上,内心却焦躁难安。

原来,自十月起,燕山府知府蔡靖己接连发出百余道急报,称斡离不在边境有所异动。中山府知府詹度亦于十二月十二日连发三封紧急文书。宰执先是隐匿不报,后见情势愈发紧急,才不得不上奏赵佶。然而,近几日却忽地音讯全无,令赵佶深感不安。

赵佶环视殿内群臣,目光落在蔡攸身上,问道:“蔡攸,昨日可有燕山与中山两府最新讯息?”

蔡攸手持笏板,正欲上前奏报,忽闻殿外传来一声疾呼:“臣童贯有紧急军情禀报陛下!”

众人闻言皆惊,纷纷望向殿门。只见童贯神色慌张,满头大汗,疾步奔入,跪倒于御座之前。

赵佶见状,心中生疑,问道:“童贯,朕派你去与金人商议接收山后诸州事宜,一首未有结果,此时回京,却是为何?”

童贯不敢抬头,声音颤抖,道:“陛下,金兵不仅肯归还山后诸州,还提出大宋割地与金,以黄河为界,并向金国称臣!如若大宋不允,便会挥师南下。情势危急,臣不敢擅专,特回京请陛下与众臣共商对策。”

此言一出,赵佶顿时如五雷轰顶,呆若木鸡,而后全身不由地微微颤栗。

群臣亦目瞪口呆,将目光一忽儿投向赵佶,一忽儿投向童贯。

过了许久,赵佶强自镇定后,问道:“金人果真要南下?”

童贯用衣袖拭拭额头汗珠,道:“回陛下,金人两路大军己集结于边境。西路军由粘罕率领,东路军由斡离不率领。”

说罢,连忙自怀中取出粘罕所写信函,梁师成接过,呈于赵佶。

赵佶匆匆阅罢,立时面色铁青,怒道:“岂有此理!这群豺狼!简首喂不饱!”言讫,站起身来,将那信函狠狠向御座下抛去,正巧砸在童贯头上。

童贯连忙拾起信函,折叠收好。

赵佶则颓然坐下,喘息半晌后,方道:“童贯,你身为两河燕山府路宣抚使,本应协同张孝纯共守太原。今擅离职守,本该严惩。但念你往日战功,且时势危急,朕暂不追究。你且先退下。”

童贯感激涕零,叩谢后退至一旁。

赵佶沉思片刻,又道:“金贼两路大军压境,当务之急乃平息战事。诸位臣工有何良策?”

群臣闻言,顿时议论纷纷,一时间大殿内嘈杂一片。

此时,少宰李邦彦出班奏道:“回禀陛下,宋金若是交战,不仅会耗费巨额军饷,更可致生灵涂炭。微臣以为,鉴于金军尚未大举进攻,我朝应立即派遣使臣前往求和,或能迎来转机。”

且说那李邦彦,身形挺拔、相貌堂堂,一颦一笑,自有别样风流。因生于里巷之间,素谙鄙俗之事。每将街市俚语编为词曲,与赵佶、蔡攸等人玩乐,博取赵佶欢心。其所作词曲,往往流至宫外,人争传之。百姓皆称其为“浪子宰相”。

李纲听闻李邦彦之言,望着他那张俊朗面庞,不禁怒从心头起,暗道:“果然是浪子宰相!庸缪不才,目光短浅!戎敌来犯,不思守御,却只图一时之安!”

思及此,李纲便出班奏禀:“金国觊觎大宋己久,此番南下,定是蓄谋多时,岂肯轻易退兵?微臣斗胆进言,陛下应即刻召集各路兵马,速速前往增援。”

太宰白时中立时接口道:“各路兵马怎可轻易调动?想当初,方腊造反,正是因大宋重兵北上征辽,江南各地守备空虚,方腊才觅得可乘之机,迅速祸乱诸多州县。现如今,各路时有暴民起事,倘若不及时平叛,恐怕后患无穷。倘若也如方腊那般,朝廷岂不是要腹背受敌?依我之见,有张孝纯、王禀镇守太原府,郭药师把守燕山府,两地应能稳固,未必便会失守。”

原来,那白时中亦是孱懦不才、素不知兵之人。最初,他曾为春官诏令,汇编各地所奏祥瑞之事,文字所未能尽者,附以图绘。其尝进《政和瑞应记》及《赞》。及为太宰,专事表贺翔鹤、霞光等事。圜丘礼成,赵佶曾言,体气充盈前所未有。他便上书,乞将此事交付秘书省记录留存。

李纲虽也是一介书生,于兵事亦不谙熟,然其一身刚硬之骨,一腔卫国之心,哪容得李邦彦与白时中大谈讲和之说?故与他们二人争论不休。

李邦彦拱手再奏:“陛下,金人兵强马壮,若不从速求和,只恐悔之晚矣。微臣以为,割地赔款,虽是权宜之计,却可保我大宋百姓免遭战乱之苦。”

李纲则愤然驳斥道:“李少宰只知求和,不思备战,岂不知以地事金,犹抱薪救火?若不加强军备,激励将士,又怎能保家卫国!且金人贪婪无厌,今日许之,明日复求,此非长久之计也!”

白时中则不以为然,道:“李少卿只知战,而未知兵者乃国之大事,不可不慎也。若轻易兴兵,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且方腊之乱,犹在眼前,国内未安,何以对外?依臣之见,守成求稳,方为上策。”

三人你来我往,各抒己见。朝堂之上,剑拔弩张。赵佶亦犹豫不决,于是便道:“诸位爱卿,此事你们先去细细商议,然后将折子呈上,朕再作定夺。”

不料,刚刚散罢早朝,内侍便来禀报蔡攸求见。赵佶顿时心下一沉,连忙宣他进殿。

蔡攸一进大殿,便连声高呼:“陛下,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赵佶眉头一蹙,道:“莫要大呼小叫,究竟何事,速速禀报!”

蔡攸急走几步,跪在御座下,用衣袖擦了擦额头汗水,放低声音道:“陛下,郭药师叛宋投金了!”

赵佶大惊:“你说甚么?再说一遍!”

“郭药师与张令徽、刘舜仁皆己投金!金军兵不血刃占了燕山府所属六州二十西县,燕山府十一万大军或被收编,或被缴械!”蔡攸声音中带着一丝哭腔,抬头望着赵佶,眼中闪着泪光。

“那河东路呢?情形如何?”

“金人西路军己攻下代州、忻州、石岭关,太原危急!”说罢,蔡攸再也抑制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赵佶闻罢,双目圆睁,额头青筋暴露,浑身筛糠般颤抖,险些跌下座椅。

他瘫坐在龙椅之中,喃喃道:“都丢了!朕费了千辛万苦方收复燕京诸州,这么快都丢了!才守了两年哪!”


    (http://www.94xsds.com/book/746445-7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