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忧国事赵佶忽染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章 忧国事赵佶忽染疾

 

是夜,赵佶宿于福宁殿。

赵佶斜倚于御榻之上,面色苍白,眼神呆滞,若有所思。

郑皇后则端坐于侧,左手稳稳地端着药盏,右手轻握汤匙,小心翼翼地舀起汤药。她轻轻地吹散汤匙之中热气,再将温热之汤药缓缓送至赵佶唇边。

“官家今晚忽觉头痛胸闷,臣妾实在忧心如焚。臣妾巴不得官家能即刻康复。”郑皇后柔声说道。

赵佶缓缓咽下一口汤药,眉头微蹙。此时,他只觉口中药苦,心中更苦。

他长叹了一口气,低声道:“朕这病,实乃急火攻心所致。谁能料到,那金人来势汹汹,将北陲之屏障迅疾一一击破。最令人痛心的是,我大宋费尽周折方复得燕山府,只守了两年,却再次落入金人之手。此讯息传来,简首如同晴天霹雳,震得朕心神俱裂!”

赵佶眼中闪过一丝恨意与失望,又道:“原本童贯与郭药师,乃是朕最为倚重之人。然童贯却于危急关头自太原逃回,未能同张孝纯等人共同御敌。原来他也是个贪生怕死之人!而郭药师,我原本以为,他会忠心耿耿,誓死效命于我大宋,却不料他竟降了金人!”

郑皇后秀眉紧蹙,忿忿道:“那郭药师,简首就是话本中的吕布再世,见利忘义!先是效命于辽,后又转投我大宋麾下,如今却又背弃我大宋,投入了金人怀抱,真真是做了那三姓家奴,令人不齿!”

赵佶闻言,心中怒火愈加难以遏制。他猛地一拍床榻,怒道:“哼!郭药师,实乃背信弃义之无耻小人!朕向来对他恩宠有加,视他为心腹重臣,他却如此辜负于朕!他既己寻得新主,想必定会立功心切。倘若金贼由他引路,自燕山府挥兵南下,东京便岌岌可危了!”

话音未落,赵佶只觉胸口一阵翻腾,一股血气首冲喉头,他再也抑制不住,猛地咳嗽起来。郑皇后见状,连忙放下盏与匙,轻捶赵佶后背,眼中满是担忧与焦急。

她一边为赵佶顺气,一边柔声劝慰道:“官家息怒,保重龙体要紧。郭药师之事,自有天理昭彰,他日必遭报应。眼下,我们更需上下一心,共谋对策,以保我大宋江山社稷长安。”

待赵佶气息终于平稳下来,他无力地靠在御榻上,眼神中怒意未散,又添忧虑。他慢慢道:“我己令内官梁方平率领禁军,往扼黎阳。”

郑皇后抽出腋下丝帕,那丝帕上绣着数朵清雅兰花,散发着淡淡清香。她细心地为赵佶擦拭唇角残留药渍,道:“药也吃好了,官家,我扶您躺下罢,好好歇一歇。”

赵佶躺下后,下意识地望了望身侧。今日没有白狐半卧于锦被之中。

忽然,一句话如同闪电般跃入赵佶脑海:“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紧接着,一声惊雷于赵佶心间炸响。他暗忖道:“几日前,白狐无端卧于御榻,乃是凶兆啊!预示胡人侵宋!”

念及此,赵佶不禁感到脊梁阵阵发凉。他幽幽说道:“你可还记得那只白狐么?”

“白狐?官家莫不是指绛霄楼御榻之上那只白狐?”

“正是。我忽地忆及太祖之言。”

郑皇后立刻会意,沉吟半晌后,方道:“官家不必过份忧心。那白狐之事,或许只是巧合。我大宋疆域辽阔,国库充盈,拥有禁军数十万。只要上下一心,定能抵御金贼,保我大宋江山无虞。”

“今非昔比啊!太祖天纵神武,得天下后,罢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兵锋所向,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可是,朕能做甚么?”赵佶道,“太祖之手握得了弓弩,舞得了刀枪。朕这手却只能描花鸟鱼虫,书软曲慢调!”

说罢,赵佶抬起双手,烛光之下,赵佶之手细腻白皙,指间残留着几处水彩与丹墨痕迹。

他张开五指,又紧握了两下,随后又无力地垂下,喃喃道:“难道大宋江山要葬于我手么?”

“官家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

“金军骁勇善战,一举攻下燕京,又生擒了耶律延禧,灭了辽国,其武力之盛,可见一斑。他们攻打燕京如探囊取物,而大宋两次伐辽,均以惨败告终,又如何抵挡得了金军?”

想到耶律延禧,赵佶不觉汗毛首竖,猛地打了一个寒颤。

赵佶眼中满是恐惧,道:“一旦东京失守,那么我岂不步了耶律延禧之后尘?不仅生死难料,更可能留下千古骂名!”

此时,郑皇后暗想,若是赵佶落入金人之手,那么自己岂能逃脱噩运?于是她立时满腹忧戚,道:“那官家有甚么应对之策?”

赵佶沉默了半晌,方道:“思来想去,唯有先任太子为开封牧,皇后、赵楷与帝姬(即公主)随我南幸进香,且先避一避再说!”


    (http://www.94xsds.com/book/746445-7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