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赵佶意欲禅皇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章 赵佶意欲禅皇位

 

二十二日晚,太常少卿李纲立于吴宅门首,叩响了门环。随后李纲被引入院中,与给事中吴敏于正厅相见,西目相对,俱是愁容。

李纲眉头紧锁,愤愤道:“前日,陛下先是下旨太子除开封牧。今日陛下又发罪己诏,废花石纲、应奉局等弊政,以收人心。这人心能否收回尚无定数,陛下竟又生出南幸之意!吴公,倘若陛下弃东京而去,如之奈何?”

吴敏叹了一口气,道:“陛下欲去,任谁 也无法阻拦啊。”

“金人一路南下,如火燎原,大宋守将或不战而降、或轻易被擒,此时正待重聚人心,共御贼寇。然陛下不思御敌之策,却一意避祸淮、浙。依我看来,陛下若去,人心必乱。前日,陛下下旨召熙河经略使姚古、秦凤经略使种师中领兵入卫,又起用了种师道。可要抵御金人,这些兵力远远不足!太子仅凭开封牧之身,无法号令天下,更别提召天下勤王之师,拱卫东京!”李纲道。

“是啊,李少卿所言极是。”吴敏道,“除非陛下肯将皇位禅让于太子。然皇位岂有轻易让出之理?”

“非常之期,当行非常之事!”李纲道,“金兵来势汹汹,还望吴公能够规谏陛下,以大宋江山社稷为重,速作决断!”李纲道。

“其实蔡攸、童贯等人一首怂恿陛下采取南下避狄之计。为此,蔡攸引我数次面见陛下,商议此事。如今,我觉得李少卿所言极是,我明日即求见陛下!”吴敏应道。

次日午后,玉华阁内,赵佶由梁师成服侍,吃罢汤药,便倚在御榻上歇息。

今日,赵佶头疾未见丝毫好转,太阳穴仍旧贴着两块膏药。才几日功夫,赵佶好似苍老了十岁,鬓角忽添了些许白发,面容憔悴不堪,眼神亦黯淡无光。

眼下,金兵东路军己越燕山府,十日之内,便可至东京城下,他必须尽快脱身。念及此,他强打精神,令閤门邓文诰传旨,宣吴敏进殿。

吴敏躬身走将进来,跪伏于御榻前,朗声道:“臣参见陛下。”

赵佶有气无力道:“吴卿平身。”

“谢陛下!”吴敏起身后,道:“臣斗胆相问,陛下是否决意南幸?”

赵佶沉默不语。

吴敏又道:“陛下,臣有一虑,不得不言,还望陛下恕罪。”

“吴卿只管说来。”赵佶道。

吴敏沉吟了半晌,终于鼓足勇气道:“陛下决意巡幸,万一守者不固,行者不达,如之奈何?”

赵佶道:“朕亦正为此事烦恼。”

吴敏道:“陛下使守者威福足以统领天下,则守必固。守固,则行者必达。”

赵佶闻罢此言,身子不由前倾,双目紧盯吴敏。

吴敏自怀中取出一道劄子,道:“陛下,此乃李纲上疏,请陛下过目。”说罢,双手托着劄子,呈到赵佶面前。

赵佶接过劄子,展开一看,不觉刺目惊心,原来是封血书!只见纸上书曰:“皇太子监国,典礼之常也。今大敌入攻,安危存亡在于呼吸之间,犹守常礼可乎?名份不正而当大权,何以号召天下,期其成功于万一哉?若假皇太子以位号,使为陛下守宗社,收将士心,以死捍敌,天下可保。”

吴敏继续道:“若陛下能早定大计,则可延大宋江山社稷数百年,陛下亦可保圣寿无疆。否则中原恐落入夷狄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赵佶倚在御榻上,一语不发,目光投向雕花窗棂。

此时,窗外寒风正剧烈地摇撼着窗棂,更有几丝自窗隙蛮横闯入,发出持续啸叫。这冷风,自然来自北方,好似是由几万金人铁骑席卷而起。这啸叫,仿若是自金人野兽般喉咙中发出。耶律延禧,这个名字又跃入赵佶脑海。作为亡国之君,他此刻在做甚么?一代帝王,锦衣玉食,于金国那苦寒之地该如何屈辱地过活?

赵佶沉思良久,方颓然低下头,垂泪道:“罢了,罢了。朕决意禅位于太子。”旋即又道:“朕此举上承天意,次安宗庙,下为百姓。”

吴敏连忙跪下叩首:“陛下圣明!如此一来,大宋江山可保,百姓亦可得福!”

赵佶又道:“朕可称疾,以防生出变乱。”

吴敏道:“亦好。”

赵佶以手背拭了拭泪,道:“朕稍后令卿拟草诏,须道朕不能内修政事,外服远裔意。”

吴敏不觉心内酸楚,潸然泪下,再次叩首后便退出大殿。

赵佶立即又召宰执白时中、李邦彦、枢密院蔡攸、童贯、执政张邦昌等人入殿。

待赵佶将禅位之意告知众臣,众臣顿时惊慌失措,纷纷跪伏于地,连连叩头,道:“陛下万万不可!臣不敢遵旨!”

赵佶道:“金人此次出兵,皆因大宋阴纳张觉,并暗通耶律延禧。此过由朕一人承担!若朕退位,金人将师出无名。”

随后,赵佶又向白时中道:“传朕的旨意,令陕西转运判官李邺出使金军,将朕退位之讯息带与金人,以求罢兵。”

白时中小心翼翼道:“启禀陛下,李邺曾上书,求带三万两黄金前往。可是国库己空……。”

赵佶道:“自内帑取出二个金瓮罢,各五千两,再命书艺局销镕为金字牌子,令李邺带去。”

言毕,赵佶挥手召蔡攸至榻前。蔡攸趋前,赵佶轻握蔡攸右手,满面悲愤,道:“我平日性刚,不意小虏敢尔!”言罢,忽然手捂胸口,猛烈咳嗽,以致满面通红。

蔡攸一时大惊,口中连呼:“陛下!陛下!”眼见着赵佶双眼圆瞪,气塞不省,肩膀一斜,滚落榻下。

蔡攸一时乱了手脚,想扶却又不敢去扶。

李邦彦等人见状,纷纷拥至榻旁,口里首呼:“陛下!陛下!”

童贯、白时中、梁师成皆大叫:“快去传太医!”内侍小顺子飞奔而去。

蔡攸与李邦彦小心翼翼地将赵佶扶至梁师成背上,一左一右护送至保和殿的东阁中。刚刚安顿赵佶卧于御榻之上,太医便急奔而至。

太医先以手试了试赵佶鼻息,又翻了翻赵佶眼睑,而后号了号赵佶脉象,心中有了几分猜疑,然不好说破,只得徐徐说道:“陛下乃是肝阳暴张,气血逆乱,夹火夹痰,横窜经脉,蒙蔽心窍,以致昏厥。”

说罢,太医自药箱中取出一小巧锦盒。打开锦盒,只见其中嵌着一枚黑色药丸。太医将药丸送入赵佶口中,道:“陛下服下这颗九转回魂丹,即可稍稍缓解病情。随后,再辅以汤药,慢慢将息。”

俄顷,赵佶果然慢慢睁开双目,众人心下稍安,口中一迭声道:“谢天谢地!陛下醒了!陛下醒了!”

赵佶抬眼看了看,见众臣皆围在榻前,便挣扎着要坐起,可是身子却好似不听使唤。

梁师成见他努着嘴,忙上前扶着赵佶坐起。赵佶侧了身,吐出一口浓痰来,梁师成接在丝帕之中。

赵佶吐了痰,又喘了一阵,才慢慢平稳了气息。待一开口说话,却又混沌不清。

群臣相视大惊,忙问:“陛下,想要甚么?”

赵佶举起左臂,作书写状。张邦昌道:“陛下想要纸笔?”

赵佶自喉咙里“嗯”了一声。

梁师成忙将笔纸取来,又移小几置于榻上。赵佶勉强倚在小几上,以左手费力写道:“我己无半边也,如何了得大事?”

写罢,赵佶望向白时中、李邦彦,二人却躲避着赵佶目光,皆默默不语。赵佶又望向蔡攸、童贯、张邦昌等人,三人亦不语。

无奈,赵佶又写道:“皇太子桓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

略停了片刻,又写道:“吴敏,朕自拔擢,今日不负朕。可呼来作诏。”

赵佶又令人召皇太子赵桓、三衙及吴敏。

吴敏拟罢草诏,呈与赵佶。赵佶在书尾写道:“太宰主之。”并望向白时中。

白时中不觉涕下,急忙道:“陛下春秋正盛,只是偶感微恙,将息几日便可痊愈,怎可作出如此非常之举?”

赵佶又在书尾写下:“太宰主之。”

白时中跪倒在地,连连叩首,哭道:“臣断断不敢从命!”

其余众臣亦纷纷跪倒,哭着齐声道:“请陛下收回成命!”

赵佶一时满面通红,又连写了三行“太宰主之。”令梁师成拿与白时中。

白时中见赵佶心意己决,方一边痛哭一边接过诏书。

于是,赵佶召百官班垂拱殿下,白时中宣示诏旨。


    (http://www.94xsds.com/book/746445-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