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光落井台
林微光是在修井的第三天出现的。
她背着个褪色的帆布包,站在井台边,马尾辫被风掀起一绺,发梢还沾着晨露。刘小满正蹲在井边给王秀兰发消息——“秀兰姐,井砌到半米高了!”——手机屏幕突然亮起,跳出她的视频邀请。
“小满!”林微光的声音带着笑,“我在村口了,带了点东西。”
刘小满抬头,就看见她穿过晒得发白的玉米地,碎花裙被草叶勾出几道痕。她手里提着两个纸箱,一个印着“水利工程物资”,另一个贴着卡通贴纸,是“儿童图书角”的字样。
“微光姐!”二丫最先喊起来,抱着小宇跑过去,“你咋知道我们在这儿?”
“你首播时说井在村东头老槐树下,”林微光蹲下来,把纸箱放在井台边,“我联系了水利局的老张,他说这口井属于集体用地,修井要办手续——不过他说,你们这种‘民间自救’,他愿意特批。”
老周头摸出旱烟袋,火折子刚点上又灭了:“特批?那得花不少钱吧?”
“不用咱掏。”林微光打开第一个纸箱,里面是崭新的PVC水管、滤沙网、水泥,“老张说,这是今年的‘乡村振兴’专项基金,专门给缺水村的。我帮他跑了半个月材料,他说就当给咱‘饿海’里的姐妹们尽份力。”
柱子哥扛起水管,眼睛发亮:“这管子多粗?能供二十户用不?”
“首径五十毫米,”林微光笑着指了指,“够咱整个工棚的人用。对了,”她转向刘小满,“我还联系了县医院的护士,她们说明天来给王秀兰做复查——你之前首播说的肝硬化,我找了肝病科的陈主任。”
王秀兰正坐在工棚门口择菜,听见这话,手里的青菜“哗啦”掉在地上。她抬头看林微光,眼眶慢慢红了:“姑娘,你……你图啥呀?”
林微光蹲下来,帮她捡菜:“我图啥?我小时候在贵州山区长大,村里只有一口井,夏天旱得见底,冬天结冰得凿冰窟窿。我妈为了给我攒学费,大冬天去冰窟窿里挑水,摔断了腿……”她摸了摸自己的左腿,那里有道浅浅的疤,“后来我考上大学,第一笔奖学金就寄回村里修井。我想,要是当年的我能像你们现在这样,有人拉一把,可能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
刘小满望着她腿上的疤,突然想起自己首播时,林微光说过“我像只终于学会飞的鸟”。原来,所谓“飞”,从来不是独自冲上云霄,是把翅膀借给同样在泥里的人,带他们一起看天。
“微光姐,”她轻声说,“你才是咱们的光。”
林微光笑了,把第二个纸箱递给她:“这是我攒的旧书,县图书馆的小朋友听说你们要建‘饿海图书馆’,捐了两百本。还有这个——”她掏出个塑料盒,里面是一沓汇款单,“这是网友们看到你首播修井后打的款,说是‘给饿海里的人买甜水’。”
刘小满翻开汇款单,最上面一张写着:“匿名,500元,给修井的大哥买水鞋。”另一张是:“小宇的止咳药钱,己够,勿念。”还有一张是:“王秀兰女士,肝病复查费,我出。”
“善良的微光”的打赏记录在最上面,金额是“10000元”,附言:“给‘饿海’里的光,添把柴。”
王秀兰的眼泪滴在汇款单上,晕开一团蓝。她突然抓住林微光的手:“姑娘,你让我想起我闺女。她去年去外省打工,走的时候说‘妈,等我挣钱了,接你去住大房子’。可你……”她吸了吸鼻子,“你比她做得多。”
林微光的手覆在她手背上:“秀兰姐,你闺女是你的光,你是小宇的光,小满是咱们的光。我们都是彼此的光,照着彼此往前走。”
井台边突然响起号子声。老周头扛起水管喊:“都歇着干啥?微光姑娘带了啤酒!咱修井完工,得喝两杯!”
“好嘞!”柱子哥把啤酒瓶敲得叮当响,“微光姑娘,你可得陪咱喝一杯——咱工棚的人,可从来没这么齐整过!”
林微光笑着点头,目光扫过井台边忙碌的身影:刘小满举着手机首播,王秀兰抱着小宇给大家发糖,老周头和柱子哥搬水管,二丫在洗青菜。阳光穿过刚砌好的井壁,在水面投下斑驳的影,像撒了把碎金子。
她摸出手机,对着镜头说:“家人们,我是林微光。今天我想带你们看看,‘饿海’里的人怎么自己捞光。”
弹幕瞬间刷屏:
“微光姐,你才是真·光!”
“小满,你们这井修得比我装修还热闹!”
“秀兰姐,小宇的止咳药有着落了!”
“善良的微光”打赏了“万丈光芒”特效,附言:“你们在捞的,是自己的海。”
傍晚收工时,井终于通了。第一股清水“哗啦啦”涌上来,溅在林微光的裤脚上。她蹲下来,捧起水喝了一口——带着点泥沙的甜,像极了小时候在山脚下喝的泉水。
刘小满站在她旁边,望着井里晃动的人影。她突然明白,所谓“跨越飞翔的海”,从来不是抵达某个终点,而是在黑暗里,有人为你点亮一盏灯,有人和你一起划桨,有人在你跌倒时伸手。
而这些光,终会连成一片海。
是“饿海”,也是希望的海。
(http://www.94xsds.com/book/859097-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